
門窗家居企業“人事部”2016,狼來了
2016/03/25來源:美家美戶作者:唐能宣 唐冬
2016年2月春節前夕,筆者與一整木家居企業老板聊到一個話題,就是目前大家都認為企業生產與銷售部門都很重要。一個生產貨的,一個是賣貨的,當然是不能丟。可是,很多企業忽略了一個日常的重要部門:人事部。人事部往往成為中小企業老板的附庸。目前,“不重市場的人事部”基本職能有哪些?作用普遍性大打折扣有何危害?傳統人事部是逼自己轉變思維、職能升級,還是整合資源與“外狼”第三方人才機構合作?今天與大家交流、探討,以期給企業、行業帶來參考。
傳統人事部日常工作:干些什么?
當前,有一定規模的家居企業人事部,一般人員設置是:一名人事經理帶1~3名人事專員,規模稍大的企業叫“人力資源部”或“人力資源中心”,中小企業人事部,往往就是一名專員或經理。其日常工作職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招人(到傳統人才大市場、綜合型人才招聘網站、58同城等)、面試、資料核實、勞動合同簽定、檔案建立與管理、續簽、離職辦理;
第二,人員上崗培訓、主題培訓;
第三,人員日??己?、績效考核;
第四,工資核算、福利辦理;
第五,公司制度、規章起草、修改、完善;
第六,企業內部活動組織與開展。
“不重市場的人事部”作用大打折扣:有何危害?
通過上述可以分析,家居企業人事部始終是在傳統的框架、機制中做事,被“公司內部事務性”事情束縛,因此沒有或很少與市場、與家居從業精英、與行業活動接觸。你要問為什么?一般人事經理會講:市場是銷售部或市場部的事,與我們無關,我們只干與人事有關的事,這樣才能“職能清晰”啊??此朴械览?,實際有以下不良影響或危害:
第一,由于抱有這樣“各自只掃自家門前雪”的思想,導致市場意識、市場化選人意識普遍淡薄,加上許多老板也沒有重視,造成人事部也就這樣了。
第二, 由于人事部接觸市場與人員范圍小,不了解行業。一名人事經理,可能最多認識其他企業5位銷售總監,就已經不錯了。因此很難真正辨別一個行業人才,也就招不到企業真正需要的,與企業發展階段、崗位相匹配的適合人才。
第三, “老板只能在人事部挖的小池塘里抓魚”。有人講,人事經理不行,老板有人才選拔、識別力啊。但是,由于人事部只能在“傳統人才大市場、綜合招聘類網站”里大海撈針,成為有限簡歷“收集者”,因此,“送上來的魚少,質量也不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四, 企業老板憑自己的人脈、圈子去行業“找人、選人”,畢竟資源有限,精力有限,渠道有限,操作手法也有限,只能碰機緣,不能“常規化”。
傳統人事部:需要更新理念,逼自己市場化升級
由于人事部選人的“入口”太小,視野狹窄,很難有全國眼光,全行業眼光;接觸的行業、人群范圍小,招聘的人選質量一般或不匹配,那么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對企業作用也很有限。
我們知道,家居企業企劃部不行,要找“策劃機構”;管理人員能力有限,要找管理咨詢公司;廣告部能量有限,要找“專業傳媒”;財務部玩不轉,要找專業財務顧問。同理,人事部對優選行業高管無能為力,那可以與市場化的“第三方人才網站或機構”攜手,與狼共舞,優化人才選擇“入口”問題。
當前,家居企業人事部要解放思想,象“第三方人才網站或機構”一樣,活用市場化選人的“入口”思維,打破企業內部事務性局限。人事部人員,需要更新理念,逼自己與走向市場化,與真正的市場人才走進、靠近、交流。
與網絡人才定制平臺“打通”與“合作”:也是一種選擇
人事部如果理念的確更新不了,自己感到很難,不能直接進行市場化升級,可以與第三方人才網站或機構商談、合作,打通“關鍵”,共創良好的選人“入口”。
通常,人事部招人多數是“大海撈針”或為了完成企業年度或月度招人計劃或臨時任務,而匆忙招人;招聘過來的人,多數可能是60分,通過培訓也好,特訓也好,很多最終只能是65分。但是,第三方人才網站或機構,由于常年沉潛在行業,通過專業的“線上線下”渠道,建立了相對優秀的人才數據庫,可以根據企業崗位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全行業選人(細分行業跨行)。由于“入口”相對精準,提供的人才多數一來就是80分,選好的與企業崗位匹配的人才,帶到企業后,直接與老板接觸,人事部的經理也好,專員也好,有機會接觸到。這樣,與網絡人才定制平臺“合作”與“打通”,效果會雙贏。這就是人才與崗位匹配的重要性,也是人才定制的生命力與價值所在。
目前,《家居人才第一網》作為家居行業唯一高端求聘定制式平臺,自行研發了一套實用、相匹配的人才評估、選拔、定制、輸送系統,希望憑借互聯網+與+互聯網的新思維,線上線下結合,依靠務實與精準對接,降低家居企業用人風險與成本,為企業創造價值,為行業帶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