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與“智能制造”如何協同作戰
2021/12/03來源:美家美戶作者:文/華工精益 王曄瀏覽:127324
不少企業都在積極地推行精益管理,也有很多企業在觀察或者正在實施智能制造,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都是當下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經之路。但是,很多企業對于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很明晰。也有很多企業,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對于是先推行精益管理,還是先采用智能制造并不十分清楚;即便精益管理做到一定程度的企業,也存在到底是繼續深入推進精益還是同步智能制造,卻是十分困惑。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都是沒有弄清楚精益管理與智能制造到底有什么關系?
什么是精益管理?
經過上百家企業的駐廠式精益管理駐廠輔導,華工精益總結的精益管理,簡而言之就是適合自己企業的“精于過程,益于結果”的管理。
追求目標:企業的QCD(即質量、成本、交期)最優。
什么是智能制造?
盡管這個詞已經不新鮮了,但對于它的定義和組成都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以下是來自“科普中國”的描述。
定義: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后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
組成:智能制造應當包含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系統。智能制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而且有自學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
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首先,精益管理是實施智能制造的前提和基礎。精益管理做的好的企業,不管是在企業硬性方面,如設備、工裝、模具等都有很好的基礎,而且在軟性方面的管理體系、操作流程、團隊習性、數據化意識等也有比較扎實的功底,這些都是實施智能制造的必要前提。
試想,一個企業連基本的5S和訂單準交都做不好,你會相信這個企業能做好智能制造?一個企業連基本的管理數據都沒有統計、分析和改善,以及換模與線、產能平衡都難以實現,你會相信它能直接跟上智能制造?這樣的企業就是基礎不牢,疲于應付訂單交付和品質異常,表面看起來采用了智能制造,實際上離智能智造相差甚遠,這是自欺欺人的一種現象。
其次,精益和智能制造可以并行,相互助力。
精益管理除了是智能制造的基礎和前提,它還能與智能制造并駕齊驅,發揮相互助力的作用。比如,當智能制造采用后,我們還得繼續運用精益的理念去優化現場的人、機、料、法、環;做好班組建設、標準化建設,以及交期、品質、成本、執行管理系統;做好組織再造,流程再造,習性再造;在上了智能制造優化了人員之后要重新梳理薪酬結構和激勵機制等。畢竟,企業不可能完全脫離人。也許,有的行業永遠也不能實現完全脫離人,因為黑燈工廠也只是個別頂級企業能達到的。換句話來說,智能制造也不是萬能的,其核心理念還是精益管理。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精益管理與智能制造一定是并行,相互補充和完善的。精益管理能讓智能制造實施起來更加順暢,智能制造能讓精益管理推行更有效果。他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都在用精益的理念,且追求的目標一致。
最后,智能制造是更高階段的精益。
從前面對精益管理的定義可以看出,智能制造也符合“精于過程,益于結果”這一理念,也是精益管理的一種工具或者手段。智能制造就是把以前人為管控過程改進為系統自動管控,這本質上是讓過程更優,結果的QCD更好。所以,從更大的層面來看,它就是更高階段的精益。
從長遠發展來看,精益這一理念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熬谶^程,益于結果”的管理,永遠是企業和個人的長期追求。智能制造的發展和成熟也只不過是精益發展的更高階段,只是工具、方法和手段發生了變化,從手動化、自動化向智能化、信息化變化。我們不能看到這些外在的變化,就認為精益的理念或者思路發生了變化,其實本質并未改變。
建議:
一、還沒有導入精益管理的企業,現在大談智能制造是望梅止渴,導入精益管理才能突出重圍。
二、正在或者已經引入第三方精益管理的企業,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要盡快采用智能制造,定會如虎添翼。
三、已經采用了智能制造的企業,想在細分行業做到數一數二,持續的精益管理才能真正為企業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美家美戶家居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以及企業投稿,如頁面信息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aixiaoba.cn/newsshow/6002.htm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美家美戶家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