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十個月首次開口 TATA吳晨曦支出什么招
2019/12/20來源:家居沒有圈瀏覽:118620
不做總經理、不做董事長、不做法人,TATA木門創始人吳晨曦離開企業管理層,在公司總部變身“吳老師”設堂講課,變身廚師熬湯煮面,甚至到九華山削發修行,十個月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到底在思考什么?
2018年10月20日,由北京商報吳厚斌、騰訊家居張永志聯袂策劃的《聽一堂吳老師的課 品一碗吳晨曦的面》活動,不僅讓50個吃面名額爆滿,擠入了80人,而且讓人們感受到吳晨曦“身居企業外,心在江湖中”的“吳老師”風采。在與大家的交流中,他以“格局與格調”為主題侃侃而談,支出的三招處處直擊家居行業痛點,讓到場的企業家們不禁發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感慨。
吳晨曦開心解讀“格局與格調”
第一招:老板有格局產品有格調
“格是看透,局是地盤,相對來講,是一個較在面積的地盤,格局就是看透這個地盤的態度、能力、手段,就是有博大的眼光加上博大的心胸;格調,格也是看透,調是調性,根據不同階層、不同時代、不同需求在變化,對于做企業來說,就是不斷滿足客戶不斷提升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眹@著“格局與格調”這個主題,根據自己的研究與思考,吳晨曦如此解讀其中的含義。
不做董事長、總經理,也辭了法人,作為TATA木門創始人,吳晨曦不干預現任董事長和管理層的決策和運營,正是格局的體現,也是家居行業最缺少的?!癟ATA從創立開始,就當成一個公共企業來做,股東的幾個孩子,沒有任何人考慮過要到TATA公司工作,更不用說接班了。我退下來,TATA幾萬名員工對我還挺好。有點小錢,不要太多;有點小權,不要太多;有點小名,不要太多。這就行了?!?
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最糾結的是傳承問題,創始人都80多歲了,仍然不愿意放手,這就是格局問題。“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說有本事的人,不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器皿來對待。碗,盛飯的:杯子,盛水的;這是洗臉的,這是洗腳的。只要是器皿,都有固定的作用,一個有本事的人則不是固定的。董事長,只是一個角色;做木門、做衣柜,只是一種職業。當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職業,讓自己越來越優秀就可以了。”
至于格調,需要與時俱進。“20年前,一個著名衣柜企業在《時尚》雜志上做廣告,感覺相當有檔次、有品位,現在看來,太土了;10年前,一個著名櫥柜企業把產品做得特別炫,格調拉得特別高,如今產品依然好,但與第一品牌相差越來越遠?!眳浅筷卣J為,如果還以原來的眼光做產品,肯定會做死,如果只講究格調,不注重格局,企業也難以做大、做強。
TATA曾經與天貓合作推出過一個980元的爆款,每賣一套門賠本200元,最終賣出5000套,虧掉100萬,卻帶動了整個體系1.4億元的銷售,天貓方面和策劃部都希望再做一次,吳晨曦卻拒絕了:TATA木門的格調不能被爆款拉低了?!袄习逡懈窬郑a品要有格調,左手做逼格,右手做爆款,才是企業發展之道。”
聽“吳老師”的課,50個名額擠進80人
第二招:讓模式可復制銷售更簡單
2004年底,北京一個著名櫥柜品牌做到了4億元的產值,在國內家居行業獨占鰲頭,比歐派至少多出1億元。資本聞風而動,注資數千萬元,使它成為第一個獲得資本青睞的家居品牌。14年后,歐派已經在沖刺100億元產值,它卻徘徊在十幾億元,還沒什么錢賺,不得不把多種業務送的送、賣的賣、砍的砍。當時的TATA,不過兩三千萬元的盤子,2018年單是天貓電商就會做到28億元。原因何在?
吳晨曦給出的答案是:一個可以復制的商業模式,才能讓企業迅速做大、做強。格力空調能賣1000億,不是依賴董明珠說的核心技術,而是它標準化,就那么幾款產品,定好價,隨便是誰都可以賣;海底撈能做大,是因為它沒有廚師,食料都是標準化的,按照流程添加,只要做好服務就行了;西貝筱面村在北方做得很好,到北京復制就困難,后來簡化流程,取消包間,做成大廳式,讓年輕漂亮小姑娘跳舞,實施起來更容易,結果做火了。反觀那個櫥柜品牌,拿到資本后開始多元化,從櫥柜向家裝、地板、木門、家具、衛浴等領域拓展,單是家裝就有針對普通客戶、中高端客戶和別墅客戶的三個品牌,戰線拉得很長,工藝相當復雜,在北京市場老板親自管控可能還做得不錯,但到了外埠就馬上失靈。TATA則不同,將自己定位為“賣門的”,產品很簡單?!白畛跄切┠辏琓ATA木門就一種款式,三個尺寸,一張紙上設計、計價全部完成,后來格調拉高了,品種更多了,依然不輕易做多品類擴張,模式復制起來相對簡單,發展起來就相對容易。”
對于家居企業紛紛多元化,做全屋定制,吳晨曦認為可能有成功的,也肯定有失敗的。成敗的關鍵,不是產品是否有格調,而在于決策者是否有格局去掌控復雜的體系,“原來木門這樣簡單的產品,運營能力都不行,做更復雜的全屋定制產品,需要更強大的運營能力,最終是把原來的老本耗光了死掉,就像得癌癥的人,原來的肉都耗光了,瘦得干巴巴地才死掉”。
做鞋的人都知道,42碼比40碼成本高,但都一個價,是基于這樣的判斷:穿40碼鞋的人,不會為了占便宜去買42碼的鞋,定一個相對平均的價格就行了。對于生產復雜的產品怎么賣,吳晨曦支出的招兒是,像賣鞋一樣,讓銷售變得簡單:不要計算一個個柜子的價格,讓人永遠不知道該花多少錢,而應計算最大和最小的柜子用量,定一個相對平均的價格按套賣,賣者容易,買者輕松?!叭绻幌氚哑髽I做多大,那么就做個人工作室,做出高格調,讓別人無法復制,就像歐洲很多小型企業,能做到100年。”
吃一碗吳晨曦的面,個中滋味從大家的表情中可見一斑
第三招:用“分臟系統”讓員工賺錢
2002年,TATA和一個頗有名氣的東北木門品牌,都在北京建有1家直營店和5家加盟店。當時網絡論壇開始紅火,在焦點網上發一個帖子或參加一次集采,會帶來上百個訂單。只是,那個木門品牌要求網上訂單必須在直營店成交,所有利潤歸自己所有;TATA則要求網上訂單必須到加盟店成交,分給經銷商20%的利潤。結果那個木門品牌的加盟商都說網上賣的是假貨、次品,口碑越來越差,訂單越來越少;TATA的加盟商逢人便說網上賣的產品與線下品質一樣,價格更便宜,口碑越來越好,訂單越來越多。
從格調上看,TATA當時粗糙的產品與那個木門品牌相差甚遠;從格局上看,TATA決策者卻比那個木門品牌高出很多。2018年,TATA的渠道已經遍及縣級城市,那個木門品牌卻在幾年前賣給了一家上市公司,幾乎從市場上消失。
吳晨曦用這個例子說明,有格調的產品能否走銷,取決于決策者的格局,他將這個格局的表現形式形象地比喻為一個“分臟系統”:讓產業鏈上的每一個員工都賺錢,老板可以先不要利潤,份額做大了,不愁沒錢賺。上面提到的那個木門品牌之所以沒落,就是太想給自己賺錢,而不愿分利給加盟商。
2018年,TATA木門單是在天貓通過電商就能實現28億元的銷售額,很多人看不懂,很羨慕,并不知道真正的內情是:消費者要便宜,天貓要收錢,經銷商、服務商、簽單員等每個環節上的員工都要賺錢,犧牲掉的只能是TATA的利益,總部的補貼額達7000萬元。
在吳晨曦看來,大宅、別墅類產品之所以銷量有限,就是因為廠家、經銷商、設計師之間沒有分好“臟”,經銷商賺得太多,設計師回扣太黑,消費者得不到實惠,買賣就做黃了。以付出的心態去做企業,展現老板的格局,才能發揮出產品格調的魅力,才能讓企業能夠持久、健康、穩定地發展。
北京商報吳厚斌、騰訊家居張永志與吳晨曦合影,二人聯袂策劃了《聽一堂吳老師的課 品一碗吳晨曦的面》活動
免責聲明:美家美戶家居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以及企業投稿,如頁面信息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aixiaoba.cn/newsshow/4386.htm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美家美戶家居網